首页  >  学习园地

【湘纪话廉④】“二不尚书” 范景文

发布时间:2020-06-29阅读:3558

 

    范景文(1578—1644),字梦章,号思仁,河北吴桥人,历任明朝吏部文选郎中、右佥都御史、河南巡抚、兵部尚书、工部尚书、东阁大学士等职。范景文为官清正廉明,刚直不阿,一生坚持“不受嘱、不受馈”,求情和行贿之人不敢入其门,被百姓尊称为“二不尚书”。
    万历四十一年(1613),范景文赴山东省东昌府任推官时,当地因蝗灾导致饥荒,哀鸿遍野,他尽心尽力参与赈灾救济,带头把自己的俸禄捐出,还从自己河北老家带去粮食和钱财,用以救济灾民。有人说他不用舍出那么多家财,他深情地说:“百姓为我们的衣食父母,我的衣食实乃你们所赐,这点财物实在不算什么,没有你们,我的衣食从何而来?请大家放心收下!”一席话,让老百姓感恩不尽。灾后第二年,许多人纷纷来找他归还粮食和财物,范景文一律不受。

    因政绩突出,百姓口碑甚好,朝廷擢升他任吏部稽功司主事。天启五年(1625),范景文任吏部文选郎中,时值宦官魏忠贤专权,大兴冤狱,陷害忠良,而范景文与魏忠贤正好是沧州同乡,许多人劝他投靠魏公公,他坚决拒绝,从未前往拜谒其门。范景文既不附魏忠贤,亦不附东林党,他十分痛心,对家人说:“如今奸人当道,与其同流合污只会使自己背负骂名。”后称病辞官。

    崇祯初年,魏忠贤罪行败露被赐自缢而亡,阉党被除,范景文获朝廷重新启用,授太常少卿。第二年,任右佥都御史、巡抚河南,时值清军兵临北京城下,范景文应诏率八千人勤王。多支勤王军四处抢掠百姓,唯独范景文所部不扰民,所到之处秋毫无犯。进入涿州时已是寒冬,有当地官员给他送来热气腾腾的香茶。他接过热茶,恭敬地倒在了地上,说:“在冰雪中,将士们舍生忘死共赴国难,很多人嘴唇冻裂了,手指头冻伤了,连一口热水都喝不到,我怎么能在这里喝香茶呢?谢谢你们的好意,就让我把这杯香茶敬献给大地吧,护佑我们得胜而归!”将士们听闻,无不感动落泪。

 

    后来,范景文官拜兵部尚书、刑部尚书,又任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入内阁参与机务。范景文常以名节自励,从不以权谋私,但只要是有德才的人,他总是无私相助。史书记载,为杜绝亲朋好友的请托,他每到一处任职,特意在衙门堂鼓边,放置一块牌子,上书六个大字:“不受嘱,不受馈”,以表清廉之心,并接受老百姓的监督。从此没有人敢对他和他的家人、下属行贿,老百姓交口称赞,称他为“二不公”,因其后来官居尚书,又尊称他为“二不尚书”。同朝为官的正直人士为他撰写了一副对联:上联是“不受嘱,不受馈,心底无私可放手”,下联是“勤为国,勤为民,衙前有鼓便知情”。
    他还给皇帝上奏了一本《饬属疏》,以五箴形式,从“清、公、严、密、勤”五个方面规范自身与下属的行为,其中《清箴》写道:“周官六计,洁廉为贵。山泉寂清,市泉龌秽。名盗忍渴,顾名生畏,勿谓无知,夜金可媚。高高凤仪,圣世灵瑞。竹食醴饮,先洁其喙。鸢吓腐鼠,是乃失类。蚁隙不窒,大防终溃。一介是严,百奸可坠。微臣作箴,敢告庶位。”

    一个人因行贿不成愤然对他说:“当官不谋私利,这样的人古今难寻了,你何必为难自己呢?”范景文斥责说:“最大的私利,乃是保全性命,我不收受贿赂,正是为了保全自己。你只见其利,不见其害,我为你感到羞愧!”

    范景文为官期间,正直敢言,选贤任能,大公无私,一时间贤士欣然,小人怨恨。他上疏说:“天地人才,当为天地惜之。朝廷名器,当为朝廷守之。天下万世是非公论,当与天下万世共之。”在当时的朝野成为名言。

    崇祯十七年(1644)二月,范景文入阁任东阁大学士时,明王朝已摇摇欲坠,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他已独木难支。不久,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宣化府,兵锋直指京城。他向崇祯皇帝建议:“固结人心,坚守待援!”形势危急之时,崇祯皇帝召集大臣们商议御敌良策,很多大臣托病不来,他力谏皇帝移驾山海关,先保性命,再图良策,但崇祯固执己见,犹豫不决。很快,有人打开城门投敌,京城陷落,崇祯自缢,范景文誓死不降,在双塔寺古井投井而亡,以身殉国,并留下遗书:“身为大臣,不能灭贼雪耻,死有余恨。”

    范景文身处明末万历、崇祯年间,宦官专权严重,朋党之争激烈,贪污腐败成风,在“举世皆浊”的环境中,他立身以正,不同流合污,始终保持自己的风骨、气节和操守,尤为不易。在常人看来,身居高位,难免没有亲朋好友以事相托,出于人情世故的小嘱小馈也无伤大雅,殊不知,接受请托,收受财物,看似小节,实为贪腐之始,贪念一起,见利忘义,以私废公,终会成大害,甚至毁了自己,害了全家。“不受嘱”,就是要守住“亲情线”、净化“朋友圈”,决不能让亲情绑架公权、为私利损害公器;“不受馈”,就是要清白为人、干净做事,防止权钱交易、政商腐败。利益不能突破良知,金钱不能高于人品,唯有自身硬,才能防止被“围猎”。(三湘风纪网)